12月17日,北京氣象臺發布霾紅色預警。不僅是北京,截至17日,已有40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預計22日有望好轉。此次霾污染持續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強度之大,或成為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空氣污染。 早在2016年新年伊始,霧霾就在全國多地“上線”,北起遼寧,南至四川,西達新疆,東到山東。今年霧霾不僅來得“早”,且覆蓋范圍呈蔓延擴大趨勢。霧霾天氣卷土重來,四面“霾伏”之下,給我們造成的傷害,已經延續到下一代。 危險的呼吸 2013年1月1日,環保部正式將PM2.5列入空氣監測指標中; 2013年,北京頻繁出現極端霧霾天,PM2.5污染受到廣泛關注; 2013年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認定PM2.5致癌。 無論是PM2.5還是“霧霾”,對大眾來說已不陌生。 “PM2.5具有粒徑小、毒性強、停留時間長、運輸距離遠等特點,而人體的生理結構又決定了對PM2.5幾乎沒有任何過濾阻攔能力,因此PM2.5可以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可深達肺泡并沉積,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從而引發心肺功能障礙等有關疾病,同時這些細顆粒物中所含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胡華教授說。 2015年2月4日,中國首個評估PM2.5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危險的呼吸:大氣PM2.5對中國城市公眾健康效應研究》指出:2013年,大氣PM2.5污染導致全國31座省會城市、直轄市中25.7萬人超額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結果僅限于肺癌、腦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導致的死亡病例數,而霧霾對人體免疫系統、生育系統和神經系統同樣能造成很大損害,但目前尚未找到上述疾病的權威數據。 霧霾最易對孩子造成傷害 早在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霧霾列為一類致癌物質。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小學生由于身體發育不完善,抵抗力較弱,更易深受其害。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者考察了1952年“倫敦霧霾事件”對兒童早期健康的影響及長期的健康后果。研究者選取了2916名參與者,調查結果顯示:出生后第一年暴露于霧霾中,會導致童年患哮喘風險增加20%,成年時患哮喘風險增加9.5%;在母親子宮中就暴露于霧霾中,會讓他們童年患哮喘風險增加8%。 對此,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胡華教授解釋說:“兒童肺的發育從胎內一直延續到出生以后,霧霾中的氣溶膠粒子更容易被兒童吸入,沉積于肺泡中,影響到肺的發育進程和肺功能,增加兒童期喘息型疾病發生的危險度。環境中的微細顆粒物不但與胎兒的宮內發育延遲和嬰兒死亡率有關,還與兒童的肺功能受損和呼吸道疾病有關。長期處于霧霾環境中,孩子的中樞神經將發生病變,引起肺水腫或慢性支氣管炎,嚴重時可導致肺氣腫及肺癌等病癥。” 而在各大醫院門診中,兒童患者數量確實呈上升趨勢。 以鄭州市兒童醫院為例,該院西區醫院內科一病區主任孫曉敏表示,就她個人的門診來看,以前半天大概看四五十個孩子,而最近她每半天都要接待約70個小病號。“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多,癥狀主要是咳嗽、喘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