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媽媽分享的小兒發燒的護理,分享給大家
做孩子強力的后盾,能吃藥就不打針,能食療的就不吃藥,在孩子成長的兩年多里,通過學習積累了一些小兒 發燒護理方法。
中醫辯證發燒的外因有因食,因寒,因熱,除了外因,也有純粹內因的發燒,即生 理發燒,經驗來說,因傷食(積食)引起的發燒,和因受寒引起的發燒居多。
既然是傷食和受寒引起的發燒居多,那么先談討因傷食引起的發燒吧。
現在食物豐富,家長都生怕小孩子長不胖,喂養過度成問題,導致小孩子一生病就是積食的非常多,積食時可能鼻涕, 鼻塞,咳嗽,發燒,嚴重的嗓子發炎,咽喉發炎,與 感冒癥狀差不多,西醫診斷可能是毛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炎,不管癥狀如何,只要判斷有積食就按積食處理,比如咳嗽或發燒,如果是積食,按受寒咳嗽或受寒發燒處理是無效的,即使暫時有效也會反復
積食發燒初期一般肚子燙,手心燙,肚子與后背,手心比手背溫差比較大,發燒前有腸胃癥狀如 口臭, 大便不通或臭或 拉肚子,或見舌苔黃膩
積食的判斷
1.小兒口氣臭(可能是酸臭) 2.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 3.如果發燒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溫差很大(嘴唇碰來檢查)比如肚子很燙背不燙并且手心很燙手背不燙 4.想想是不是吃東西后引起,比如是否吃太多,是否嘔過 5.大便是否不正常(不順暢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剛開始拉稀臭,拉幾天就不臭了,或 放屁特別臭,積食大便顏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6.積食幾天后舌苔會偏厚,逐漸變黃膩,舌苔黃厚一般就是已經積食至少幾天,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也必定是積食, 7.有沒有出現臉蛋發紅,一邊(一般是右邊),偏燙,可能還有手心腳心偏燙 8. 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東西,也可能總是吃不飽的樣子 9.晚上 睡覺不安,不停扳,這頭翻那頭, 哭鬧(積食必定會睡覺不安,所謂胃不和臥不安)還有 磨牙10.嚴重的嗓子,扁桃體,咽喉發炎,一般開始都是發紅,有化膿了變白 11.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可能還要痛
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現不同,不是所有這些癥狀都有,只有前3條有一條就是判斷積食
積食的處理: 如果開始發燒,或已經開始發燒,或干咳嚴重,或舌苔已經黃膩,則必須用漢森四磨湯口服液
用量按說明書: 幼兒一次10ML,一日三次,療程3-5天
小兒發燒只要對癥處理,兩三天就都應能看到好轉,如果沒好轉而且小孩狀況不好,應及時就醫
以下幾種情況是要 關注的: 非常煩躁不安,不停哭鬧,甚至狂躁到說胡話;
手腳涼而溫度一直上升;
臉色慘白,一點精神都沒有;
白天整天都昏昏欲睡而晚上又睡不好。
護理事項:
不管什么發燒
發燒時可適當增加飲水量,尤其出汗情況,但不要灌水。如果汗多,晚上睡時也可給增加。喝溫開水即可,如果發燒出汗淡糖鹽水更好。
發燒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要做任何假定以及根據自己能否承受來決定給小孩用退燒藥。判斷小孩自己能否承受當前的發燒的標準就是:手腳不涼,晚上時睡覺基本比較安穩,白天時精神比較好。比平時稍微黏人,或白天睡的稍微多些但不是整天都在睡也是正常的。
只要小孩能承受,不處理比幫倒忙好。常見的幫倒忙是貼冰冰貼、酒精擦拭降溫,這些低于體溫的東西會引入新的寒邪讓發燒好的更慢,即使可能暫時退燒。
小孩能否承受,只要你是淡定的,你就能看出來。否則你一直胡思亂想,就以為小孩要爪子。
積食或生病時的飲食都要注意:
生病時清淡飲食,不吃蛋,少吃肉或最好不吃,晚上睡前不喝牛奶;不吃寒涼食物,比如 獼猴桃、梨、 香蕉,直接暫停水果最簡單。藕也是寒的。 螃蟹、蝦、無鱗海魚都是寒的,不吃。
感冒或積食時不吃雞肉,容易發燒,發燒時吃會燒更高。湯圓等糯米制品不吃,不容易消化。出疹時不能吃辛辣的,有濕疹不 吃芒果、 木瓜,否則更嚴重。
小兒不 吃羊肉、 牛肉。牛肉如果燉很多個小時幾乎成濃湯才可吃。牛肉是高熱量高能量的東西,這些東西要消化它也需要消耗人的更多能量。
積食發燒一般是持續低燒,或 反復發燒,多早上降溫、下午或晚上開始持續升溫。積食嚴重的也會高燒。發燒溫度高、耳朵兩旁很燙的,可能燒3天后出疹。
消食導滯的藥不是退燒藥,是幫助排積食的,積食排了才會退燒,沒排完就會反復燒,所以可 推拿幫助排便。經常有媽媽以為中途退燒是好了,就恢復飲食又吃肉或水果,然后就會燒的更厲害了,所以飲食一定要注意。 積食發燒不能發汗,發汗也沒用,可能暫時溫度降低,但發汗是不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