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56
- 在線時間
- 0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6-11-20
- 帖子
- 3
- 閱讀權限
- 10
- 積分
- 54
- 精華
- 0
- UID
- 71771201
  
- 媽豆
- 56
- 寶寶生日
- 2016-03-16
- 帖子
- 3
|

本帖最后由 含香 于 2016-12-27 10:34 編輯
在得知懷孕的那一刻,準媽媽通常「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在盼望新生命降臨的同時,也開始煩惱需要遵守什么規范才不會傷害胎兒。古代婦女缺乏醫學知識,一旦胎氣中斷或不足,便認為是驚動了「胎神」,因此衍生出許多民俗禁忌;如觀看日蝕、月蝕會導致胎兒殘缺、不得參加婚喪喜慶,否則會「沖喜」等。而現代雖然婦產科學進步,網路上卻也流傳不少似是而非的資訊。懷孕禁忌百百種,未滿三個月真的不能公開嗎?到底吃冰會不會引發宮縮?手高舉過肩、提重物容易流產、早產?本文從民俗、飲食、醫藥、生活等四大面向解析孕期應注意的規范,讓你安心度過孕期。
懷孕禁忌全解析
-
民俗篇
懷孕未滿三個月公布容易流產?
古代有前三個月不能公布一說,是因為當時醫學知識不發達,女性通常都在不知道自己是否受孕的情況下懷孕,再加上懷孕初期有較高的流產比例,因此前三個月會較謹慎,與公布與否無關,不能就此定義為禁忌。以中醫觀點,懷孕初期流產率的確比較高,現在許多年輕夫妻會等穩定后才告知親朋好友,大多是心理因素,另方面也降低了須向旁人「交代」的壓力。
性一生流產機率大約是10%,流產原因很多,包括胎兒本身不健康、孕婦子宮有問題等,假設是不健康的胎兒,在物競天擇的原則下,早期便會自然流產,就像大部分有唐氏癥基因的胎兒早期就會流掉。胎兒前三個月在子宮中尚未穩定,容易因出血流產,也許可以做為前三個月不公布的一種合理解釋。
在孕婦房間釘釘子、搬動家具會驚動胎神?
醫師說,孕婦腹中多了胎兒的重量,如同前面背了一個登山背包,會讓身體重心改變,加上搬家具或在墻上釘釘子這種需要爬高爬低的動作很容易跌倒,因而導致流產,重點應該是維持身體平衡;這種因跌倒或撞擊所導致的流產在醫學上都有根據,懷孕后期的孕媽媽要特別小心。他補充,小腳指指甲外側有個「至陰穴」,早期孕婦難產,醫師會刺激此穴道幫助轉換胎位,一旦刺激會造成子宮收縮,民間流傳不能跨越門檻也是怕孕婦意外撞到腳趾引發宮縮。
孕婦被拍肩膀受驚嚇容易流產?
肩膀上有「缺盆穴」,是在俗稱美人肩的上緣,也就是鎖骨上的一個穴道,是否會因拍肩膀力度過大刺激此穴道而引發宮縮,臨床上有個案但是少見,不過身體的確有些穴道會在受到刺激后導致子宮收縮,懷孕初期的準媽咪要特別注意。
與別的孕婦肚子碰肚子會驚動胎兒?
林恭儀醫師指出,據東西方史料記載,孕婦間會面或是肚子相碰會產生靈動,讓胎兒有受到驚嚇的母體感覺確有此事,胎動乃是指胎兒在媽媽子宮里的活動,在懷孕第8周胎兒就有身體的活動出現,一般在第17、18周孕媽咪會感受到第一次胎動,然而多在第二孕期,即28至36周時母親感受到「胎動」最為明顯,而媽媽饑餓狀態時胎動亦比較頻繁,但胎動是否就代表胎兒受驚嚇,見仁見智,孕媽咪無需因此忌諱或過分解釋。
看傀儡戲、布袋戲,胎兒出生后會殘缺?
有些先兆性流產的孕婦,前三個月需要多臥床休息,古早廟會民眾人來人往、流動頻繁,容易傳染感冒等流行性疾病,而人多的地方也免不了相互碰撞、推擠,有此禁忌應該是防止孕婦出入公共場所發生意外,也有公共衛生傳染病上的顧慮。進一步指出,這些民俗禁忌反映出當時社會對產婦心理健康的重視,孕婦若情緒不穩定或長期被驚嚇,母體會透過腎上腺素影響到胎兒的血氧和營養供給,進一步干擾胎兒的腦神經發育造成遲緩、畸形等殘缺,因此母親的身心健康的確十分重要。
飲食篇
喝冷飲或吃冰品會引發宮縮?
以生理現象來看,一般人吃冰或喝冰飲料都會造成血管收縮,至于孕婦會否因為吃冰而導致子宮內膜收縮,要看個人體質與服用冰品量的多寡;如果是體質較為虛弱的孕婦,血管一旦收縮變小,血流量也會變少,在血氧量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是有可能造成宮縮。而夏天特別炎熱,孕婦平均體溫又比常人高,免不了會想喝冰飲料排除躁熱感。孕媽咪平常最好還是喝溫涼的水,飲料不要從冰箱拿出來就立刻喝,等退冰再喝比較恰當,如果真的忍不住想喝冰飲料或吃冰,盡量在嘴巴含一段時間,等降溫后再吞下去;冰涼的水果也要慢慢咀嚼再吞。
喝咖啡會讓胎兒心律不整?
**會經由胎盤讓胎兒吸收,若攝取過量,寶寶出生后的確可能會有體重不足或心律不整的癥狀。美國曾有孕婦每天喝6到8杯咖啡,攝取**高達600至800毫克,結果流產。
茶與可樂的**雖沒有咖啡來得高,但還是有,尤其可樂等含糖飲料含大量單糖、精制糖,會提升罹患姙娠糖尿病的風險,而姙娠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又相對高,不建議在懷孕期間喝太多含糖飲料。曾祺營養師說,挑選可樂時可以看瓶身標示,有些商品標示**的量是以份為單位計算,有些則是以每100cc計算,準媽咪可以自行換算。
DIY無**健康咖啡
材料:乾麥茶3杯、決明子1杯、水10杯。
做法:將食材放入鍋中,小火煮滾后,用最小火繼續煮10分鐘,然后關火燜1小時,濾掉渣把麥茶水倒在器皿中即可。
吃蘆薈、薏仁、山楂、木瓜容易流產?
若從中醫觀點來看,薏仁、山藥、蘆薈在臨床上并無證據會引發宮縮造成流產。但蘆薈在中藥屬性屬于攻下用藥且有蘆薈素,納入醫師處方用藥,而薏仁因為逐水利濕,有可能會造成懷孕末期羊水量不足,不建議懷孕末期食用,孕媽媽若本身體質孱弱或子宮收縮明顯,整個孕期最好都不要吃薏仁。至于山楂,雖然特性與薏仁類似,但沒有實際研究佐證食用后會讓孕婦宮縮,是否禁吃還是要看個人體質與醫師指示。木瓜則沒有相關醫學報告顯示吃了會流產,純粹是坊間傳言。
吃木瓜寶寶容易得黃疸?
木瓜和胡蘿卜、南瓜一樣,吃過量會產生胡蘿卜素沉淀,導致臉、手掌心、腳掌變黃,但過幾天就會逐漸消退,媽媽即便多吃木瓜也不會增加寶寶黃疸機率。黃種人寶寶通常7成~8成會有黃疸,黃疸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常見的生理性黃疸成因是寶寶紅血球數較多,紅血球壽命又比**短,被破壞后經一連串反應產生膽紅素,新生兒肝功能尚未成熟,吸收、轉換與移除膽紅素的能力都較差,膽紅素沉積在皮膚就形成黃疸。而若嬰兒出生兩周后黃疸仍不退,即為病理性黃疸,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包括照光或換血,原因可分為溶血性與非溶血性,母子血型不合、蠶豆癥都屬于溶血性;非溶血性如出血、紅血球過多等。
孕婦吃蝦、蟹會荷爾蒙失調?
曾祺營養師表示,女生在懷孕初期荷爾蒙分泌本來就會產生變化,蝦蟹并不會讓荷爾蒙失調。孕媽咪若怕吃蝦蟹過敏,可以吃深海魚,一周兩到三次,一次30至60公克,分量約一個手掌大。她補充,深海魚富含OMEGA3,對孕婦而言是很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且國外研究顯示,孕婦每周沒有吃足新鮮魚類,嬰兒出生后語言發展會比吃足的孕婦生的小孩慢。
羊肉、荔枝、辣椒等燥熱食物不利養胎?
燥熱食物只要不過量都可以吃。羊肉富含鐵質、維生素B12,荔枝含維生素C,孕婦都可以適量補充。辣椒、大蒜等辛辣的食物,只要不當零食吃,基本不會禁止,用餐時作為佐料、調味品提味,還可以改善孕期食欲不振的問題。
吃油膩、刺激性食物容易加劇害喜癥狀?
懷孕時為了維持雌激素及黃體素的分泌量,孕婦血液中的「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濃度會增加,胃內壁受到刺激,便會形成孕吐。而黃體素濃度上升,會導致平滑肌松弛、胃排空變慢,懷孕后期胎兒變大,腹部壓力增加,會讓賁門括約肌松弛,造成胃酸逆流至食道,形成心灼熱的現象。
加工食品容易加重孕婦高血壓、水腫癥狀?
加工食品屬于高糖、高鹽,懷孕后期水分代謝較慢,若吃太多鹽,血壓就會偏高,更嚴重可能導致姙娠毒血,加上加工肉類品質較差,會讓胎兒無法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孕媽咪外食記得看標示,每100公克食物納含量大于500即屬高鹽分食物,一般店家所提供的湯品通常納含量都比較高,譬如味增湯、紅燒牛肉湯,罐頭或火鍋料也是。此外,肉松、肉乾、香腸、培根、煙熏的鴨賞、鹵味等加工肉類也盡量少吃。
喝酒會讓胎兒畸形?
酒精的確會影響胎兒,癥狀輕微的會導致胎兒營養不足、出生體重偏低;嚴重的會影響心臟與智力發展。此外,酒喝太多會消耗B群,而B群又是胎兒神經管愈合的關鍵營養素,如果在懷孕初期飲酒過量,葉酸補充又不足,胎兒神經管愈合不良容易導致腦部畸形。
孕期大量補鈣會讓胎兒出生后牙床鈣化?
曾祺營養師表示,除非服用大量鈣片,否則不容易補過量,而且身體有調節機制,若吃過量會減少吸收。若要補充鈣質,建議分散在三餐食用,因為鈣質的吸收率每次大約是30%,不會到百分之百,換句話說,一餐補充的鈣質再多,能吸收的也只有30%。孕媽咪可以與常人一樣,適量攝取傳統豆腐、豆干、海帶、黑芝麻、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不用刻意補鈣,一天鈣質攝取上限最高不大于2,500毫克即可。
吃動物性肝臟會影響胎兒大腦及心臟發育?
豬肝有維生素B12和鐵質等營養素,對孕婦有益,不過動物性肝臟攝取過多會增加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孕媽咪須注意適量食用。至于是否會影響胎兒,學理上沒有相關說法。
深海魚有重金屬污染,容易影響胎兒神經發育?
旗魚、鮪魚等大型深海魚的確會累積重金屬,孕媽咪可以改吃鮭魚、鯰魚、秋刀魚、鯖魚、沙丁魚等小型深海魚,此外,要避免長期吃同種類的魚,多變換種類。曾祺營養師說,有些檢驗過的魚會標示重金屬含量,若有甲基汞、鎘、鉛等三類重金屬就不要買。甲基汞會影響視力、聽力、神經傳導;鎘則是骨頭、肺、腎、生殖系統。鉛是神經傳導,會使寶寶過動。
-
醫藥篇
孕婦不能用跌打損傷的藥用貼布?
孫序東醫師表示,沙隆巴斯這類跌打損傷的藥布大多以涼感降溫或消炎止痛為主要功效,劑量通常不高,但畢竟還是有微量成分會被人體吸收,經由代謝會進入胎盤,如果準媽媽不想讓胎兒接觸任何藥劑,孕期非必要還是不要使用。
有慢性疾病的孕婦應該停藥?
慢性疾病可大可小,對孕媽媽而言,驟然停藥會比持續用藥的風險更大。以牙周病為例,牙周病一旦惡化會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再嚴重可能導致敗血癥,細菌流竄全身,流產機率大增;高血壓的孕婦停藥甚至會導致子癲癇癥或姙娠毒血癥;此外,女性常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如果沒有持續服藥,也會增加流產機率;糖尿病若血糖控制失調,嬰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胎死腹中的比率會大幅增加,因此,必要的治療還是不能停止,該服的藥最好不要貿然停用,否則母親身體一旦發生變化,首當其沖的還是胎兒。只要聽從醫師指示換成懷孕期間適合用藥,應該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以糖尿病為例,罹患糖尿病的孕媽咪若先前采服藥治療,可改打胰島素,而原先就是打胰島素的孕媽咪,則毋須更改治療方式。而除了像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必須」服藥的慢性疾病,若是一般輕微感冒,因為只是要緩解當下癥狀,感冒藥可吃可不吃。
感冒、發燒服成藥會傷害胎兒?
除非有迫切需要,否則一般感冒中的孕婦,醫師多不會給藥。雖然沒有人體實驗佐證成藥會否影響胎兒發育,但臨床上曾有動物實驗的案例證實會傷害胎兒。建議孕媽媽盡量借由自身免疫系統調節,萬不得已不要倚靠成藥。**感冒的自愈期約為兩個禮拜,到了第三、第四天,免疫系統會開始作用,不過如果癥狀持續,可以詢問醫師再決定是否用藥。
咳嗽吃川貝枇杷膏容易滑胎?
川貝枇杷膏被視為止咳化痰良方,在早期幾乎是每戶都有的常備用藥,有些孩童甚至會將其當作甜點來吃,但網路傳言在孕期服用會造成滑胎。對此,林恭儀醫師分析,川貝枇杷膏是在感冒、咳嗽后期的保養用藥,理論上是安全的,但如非必要,一般并不需要特別保養飲用。而坊間的川貝枇杷膏有好幾種品牌,孕媽咪若對枇杷膏的制造成分與來源有疑慮,就不要勉強服用。尤其食安危機方興未艾,孕婦在選擇加工食品時,也須考量產品品質與衛生安全。
生活篇
化妝品、保養品的化學成分會讓胎兒有缺陷?
許多孕媽咪在孕期還是會上班,常為了要不要化妝而苦惱,畢竟大部分化妝品都含有重金屬成分,日積月累吸收,若沉積在胎兒體內恐怕會造成病變。孫旭東醫師解釋,一些化妝用粉餅的粉末顆粒大,撲在臉上不會被人體吸收,分子較細的化妝品、保養品則會透過靜脈進入循環系統,但理論上不會影響胎兒。只要通過檢驗認證,非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產品,一般不會禁止孕婦使用。
染發或擦指甲油會造成胎兒畸形?
無論是一般化學染劑或標榜本草植物的染劑,都含有「PPD」的成分,PPD是一種化學性過敏原,刺激性強,容易造成皮膚過敏。有些人染發后因為接觸PPD的關系,引發頭皮刺癢、頭皮屑增加,甚至在手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過敏現象。假設孕媽媽或爸爸本身是過敏體質,寶寶遺傳過敏的機率高,就須避免讓胎兒在母體階段曝露在過敏原下。而指甲油是揮發性有機溶劑,成分中的甲醛、丙酮、甲苯具備神經毒性的因子,為了讓顏色鮮艷,還會加進鉛等重金屬,即便涂抹量少,人體吸收不多,還是建議最好不要使用。孫旭東醫師也說,不建議孕婦從事這類行為,因為染發本身就會增加膀胱癌的風險,沒必要在懷孕期間讓身體增加負擔。
接觸貓、狗容易感染傳染病,讓胎兒過敏?
貓是弓漿蟲的宿主之一,人類若借由貓感染弓漿蟲,十%的人不會有癥狀,部分的人則會有疲倦、發燒、頭痛及喉嚨發炎的現象。孕婦若在懷孕前三個月初次受到感染,病原可能會垂直感染到胎兒,導致胎兒立即性的危害或產生后遺癥;大部分被感染的胎兒生下來外表正常,但有近80%~90%會在成長過程出現學習障礙、腦水腫、眼疾、聽力障礙等并發癥。孫旭東醫師提醒,孕媽媽若有養貓,懷孕前可以先檢查體內有無弓漿蟲的抗體,不過此項檢查健保沒有給付,費用大約是1千元上下。
針對貓狗會否引發胎兒過敏,過敏原因分三種,分別是遺傳、環境與食物。在環境因素中,貓、狗、鳥類都是常見的過敏原,孕媽咪要特別注意。不過有國外個案顯示,孕婦適時接觸貓、狗,可以為胎兒增加免疫上的刺激,這種讓孕婦適時接觸動物的行為可稱作另類「減敏治療」。此外,國外對剛出生嬰兒也有一套名為「祖母的搖籃」的減敏理論。「祖母的搖籃」指的是代代相傳的育兒搖籃,從祖母傳給母親、母親再傳給女兒,搖籃中經年累月堆積的塵螨會讓嬰兒產生過敏癥狀,但也會讓寶寶免疫系統啟動,借由適當刺激曝露的原理達到減敏目的。
孕婦行房容易引起宮縮、提早破水?
有些第三世界國家,在孕婦懷孕第十個月仍沒有分娩征兆時,產婆會敦促孕婦與老公行房以催產,因為精液中含有軟化子宮頸和促進子宮收縮的成分。雖然精液會促進宮縮,但除非孕媽咪本身有出血、常態性宮縮的癥狀,只要胎兒穩定,不要太激烈,無論前、中、后期都可以行房,孕媽媽也可以請另一半戴保險套避免宮縮情形發生。
即便不會提早破水,也不建議在懷孕初期和后期進行親密行為,因為懷孕第三期(后期)胎兒會往下壓,子宮頸縮短,過度刺激或外物深入,會造成媽媽產生明顯的宮縮癥狀。先兆性流產或習慣性流產的孕婦尤其不適合。夫妻行房最佳時機是懷孕中期,不僅胎兒較穩定,這段期間孕婦因女性荷爾蒙增加,性欲較高,適時的滿足對媽媽也有助益。
孕婦開車容易腰酸,影響母嬰健康?
下背痛是孕婦常見的癥狀之一,雖然開車與上班久坐的確會因姿勢不良而腰酸,但孕婦下背痛大多是因為胎兒在成長過程中體積不斷變大,壓迫到母親的脊椎,也有可能是骨盆腔充血引起,但不能因此判定有負面影響,通常媽媽在「卸貨」后,下背痛癥狀就會消失。長期坐或躺都會造成靜脈栓塞,不過靜脈栓塞好發于白種人族群。建議上班的孕媽,兩小時就應起身活動筋骨,以促進血液循環。
電腦、手機、微波爐的電磁波會讓胎兒發展不全?
手機、微波爐的確有電磁波,而強烈的電磁波會破壞細胞中的DNA,假設孕婦長期在充滿電磁波的環境工作,例如微波發射電臺,就會影響胎兒健康。孕媽若在家煮飯使用電磁爐、微波爐等,可以圍上圍裙做適當的防護。手機部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臨床上的確有案例是孕婦使用手機有頭暈、耳鳴的癥狀,不過基本上只要不長時間使用,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泡溫泉、熱水澡會影響胎兒智力,使其脊髓缺損?
常人泡溫泉時體溫會上升,泡完過一段時間體溫又會下降,但胎兒因為泡在母親體內的羊水里,溫度下降的時間較慢,等于一直泡在熱水中,的確會增加流產風險,尤其懷孕前三個月胎兒還不穩定,此時泡熱水澡或溫泉會讓流產機率大增。孕婦長期處在高溫狀態對胎兒發育不利,特別是細胞**初期,也就是胎兒剛形成時更要小心,但若只是泡腳改善孕期中產生的下肢水腫,促進血液循環,并無不可。同時也要提醒孕媽咪避免進三溫暖、烤箱等熱源集中的環境,以免傷害胎兒。
常做超音波掃描會導致胎兒畸形?
雖然產檢手冊中超音波的配額只有一次,但一般孕婦通常每次產檢都會照超音波。孫旭東醫師說,超音波有分許多種,重點是減少非必要的超音波接觸。產檢用超音波沒有任何能量可言,相對安全,而檢測胎兒心跳的超音波因為有熱能,會讓胎兒溫度上升,現在許多婦產科醫師都會避免使用,僅在螢幕顯示影像。燒灼子宮肌瘤、治療心律不整的超音波因為帶有能量,就不適合孕婦照射。
孕期搭飛機容易加重孕吐、暈眩癥狀?
孕婦搭機不適與高空飛行環境有關,機艙屬于低壓、低濕度空間,不利孕婦活動,這種**環境容易干擾內耳平衡造成孕吐、暈機,在飛行途中所產生的振動或亂流也會讓孕婦不舒服。有些航空公司會要求孕婦在飛行前提供醫師開的「適航證明」,避免在搭乘過程發生問題,有意出國的孕媽記得在訂票前向航空公司確認,以免造成困擾。孫旭東醫師則說,孕吐是孕婦個人生理癥狀,與搭乘何種交通工具無關,不過搭大型巴士、游覽車的確容易造成暈眩。
-
正確觀念篇
營養師說…
孕媽咪在家族中若有一等親罹患糖尿病,就不能攝取過量糖分;同樣的,假使有一等親過敏,就要避免過敏食物,通常容易造成過敏的會是最常吃的東西,所以最好不要長時間吃相同食物。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的家族病史,加工食物、西式點心、高鹽、高脂食物就不能吃太多。此外,不能生食海鮮,避免感染寄生蟲或腹瀉。有些孕婦過度緊張,懷孕初期就大補特補,其實胎兒初期攝取養份有限,只要掌握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等四大原則,多食用黃豆、雞蛋或無加工肉品、海鮮等優質蛋白質,就可以讓寶貝獲得充足營養。
中醫師說…
中醫有種說法是「情志舒暢」,顯示懷孕初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非計劃性懷孕的準媽媽通常會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此時做好心理建設、維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讓母嬰健康的關鍵,有研究證實孕期的情緒與產后會否罹患憂郁癥有正相關,所以孕媽切忌過度緊張或焦慮。另外,要避開高度空氣污染、粉塵散布等擁有大量過敏原的環境。孕吐癥狀強烈的孕婦不要任意服用民間偏方,孕期無論使用中、西藥都有限制,一定要找專業醫師諮詢,降低自行服藥的風險。紅花、地龍(即蚯蚓)等活血中藥是孕期禁藥,若萬不得已需要以此類活血中藥處理淤癥,也要在醫師指示下才能使用,人參有增加血行及活血的效果,懷孕后期須注意不能過量;薏仁的利水效果較強,有些孕婦為了美白或消水腫會煮薏仁湯喝,此時薏仁數量就要適時縮減,否則會讓羊水減少。
無論是從長輩傳承下來的習俗,或網路上流傳的懷孕禁忌,例如不能參加婚喪喜慶,都不要一味聽信,有任何疑問就去諮詢家庭醫師或專業的婦產科醫師,過度小心規范反而會讓生活處處受限、身心緊繃,對孕媽咪或寶寶都沒有幫助。
西醫師說…
在孕期,吃得「實在」最重要,有些孕婦藉懷孕之名大吃大喝,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建議孕媽盡量不要碰甜食或對身體無益的垃圾食物。另外,孕媽也毋須擔心吃得不足讓胎兒營養不夠,胎盤本身會從母體吸收能量、營養,再借由臍帶輸送至胎兒體內,只要三餐正常,即使變瘦,胎兒還是會穩定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