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609
- 在線時間
- 5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0-8-15
- 帖子
- 67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614
- 精華
- 0
- UID
- 4978770
    
- 媽豆
- 609
- 寶寶生日
- 2003-11-22
- 帖子
- 67
|

' g, l% b; N/ [/ Y. ]/ h# _) R3 o
& _; l, }0 _+ [9 E I0 `2 d P) {) ^ 作為一個器材黨,從大學開始玩攝影,到現在也有五六年了,怎么說呢,各家器材都用過,也不得不說是各有所長。最近論壇里討論最熱的,就是微單和單反之爭,幾家廠商打的火熱,搞得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云里霧里,那今天就來討論討論,湊個熱鬧說說自己的看法。5 b4 h- r' }3 |$ g7 z9 m
$ }' I4 Q4 P- q* x7 O, C7 N+ ? , ^( L/ C: e: M8 C2 h3 l
! w5 j) U9 M% `6 O* E# a7 k
現在剛入手不久的新寵是索尼A7R II,相比之前一直在用的單反,索家的微單真是太輕便了,融入了黑科技,日常拍攝基本是沒有什么壓力的。本人不是專業的,高科技的性能也扯不明白,所以就說一些門外漢的話,就只說說微單和單反給我的使用感受,好不好用,只有自己知道。
: w+ e8 y1 t$ E2 O/ v- N( R, L- m7 f% v& Z* K4 o
微單體積較小,日常拍攝時輕松不少,但是在用A7R II連拍的時候,不能實時的觀察取景器,這一點略顯不科學。可能是電子取景原理的關系,不能夠再像以前用單反那樣,從屏幕里隨時觀察被攝體的變化,并及時的調整角度和參數設置來完成拍攝。所以,這就造成在連拍的出片率上,微單稍微有點低,但日常的普通拍照還是OK的,專業選手們可能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了,機身輕便了但是感覺又缺失了一些功能。
) |! Z2 b) x* g# e% Y2 {. n
8 U" k8 ]) _3 l9 i3 `3 C3 Q ; T, h( ]7 I8 t7 X1 x0 n
$ A% J! x" X7 R4 ^, _. L9 r) k0 |
從真實操作體驗的角度來說,以前自己用的5D3在機身設置上,按鍵數量是比A7R II多許多個,而且這些按鍵基本功能都是獨立,機頂按鍵有8個,而索尼A7RII只有6個,機背按鍵17個,A7R II只有11個。
% k% z4 y6 F+ U6 p/ X0 `) c3 w4 D3 c$ E$ k- @6 V$ e; S; ^7 O+ ~0 ~% M& f

0 M/ v" i) B1 L7 u; x* C( d( Q. h) W$ i! I: |6 n' C
(5D3 機頂)
) ^' X s+ `; N) w, U! U7 w# O. a2 u

- f& z+ X# u; I5 ?* E9 I# z, f
3 g/ I2 J8 Z- k (A7R II機頂)) t0 d% V2 U) c
: B0 j% P0 y( t& N9 `. C: V$ p E9 y: G3 [. F! h w1 m( b$ L
! ~* `$ Q& T" d0 _
(5D3機背)
- P6 l) x8 g* h# E$ U
; k6 {3 G6 R- O/ g1 | 
6 E. o* r/ G8 J
( j0 I9 p$ x5 ^) ~7 P: |: W (A7R II機背)
: Y0 y$ o! | i7 E& g8 F! b4 a/ `) Q. e1 Y0 t+ |9 k5 W% `
所以這樣一來,單反按鍵距離相對較寬,就比較易操作。更改拍攝參數幾乎瞬間就可以完成,拍攝時,更是眼不離開取景器也不影響操作。而個人感覺A7R II的轉輪有點太小,非常的難按,后撥輪就更加尤其明顯,阻尼太小,總是會誤觸,這一點在拍攝感覺很困擾,我想這應該就是小巧輕便的機身帶來的甜蜜煩惱吧。7 @; v/ _3 m9 T4 ^
/ i8 n U# C1 @6 f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使用感受,就是每次我帶著A7RII出行時,同行的小伙伴還是很羨慕我的,機身輕巧,容易攜帶,走多長時間都不會太累。這一點來說,微單還是非常值得入手的。唯一希望的就是如果電池的續航能力再好一些,就更棒了。總感覺用單反,基本不會在沒電這件事情困擾,但是微單這一點就應該去改善了,畢竟拍一半沒電的感受太差了,只能干看著別人創作。再帶一大堆備用電池和充電設備,原本的輕松就變得不輕松了。! N% o1 \: r+ H# R$ Y
- P) P7 r4 d; ?0 ` 
- V1 o7 w ~: ~4 `+ y. M# G" E
# ]4 ^; J, C- H8 l. D9 u {$ L. g 自知并不是專業人員,提出的看法很淺顯,核心性能更沒水平去分析,只能很簡單的闡述一下自己使用單反和微單的實際感受。大家一起多多討論,讓下一次買機器的時候不迷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