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8210
- 在線時間
- 1486小時
- 注冊時間
- 2008-12-20
- 帖子
- 4255
- 閱讀權限
- 70
- 積分
- 28139
- 精華
- 6
- UID
- 2950235
   
- 媽豆
- 8210
- 寶寶生日
- 2008-05-30
- 帖子
- 4255
|

為什么孩子剛送幼兒園特別容易生病? 孩子沒有送幼兒園之前,家庭對孩子關懷備至,照顧的非常周到,而且家庭的環境簡單,接觸疾病的機會少,所以孩子生病的機會少。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說的是“溫室中的鮮花”,不能經受風雨嚴寒。當孩子送去幼兒園,幼兒園的環境是人多,接觸的環境復雜,每個人所帶來的各種疾病的病原菌也多,其中包括隱性帶菌者或帶病毒者(即攜帶病菌或病毒但是自身不發病,例如手足口病、痢疾),阿姨照顧這么多的孩子肯定有疏忽的地方,這么大的孩子因為免疫機制沒有健全,其抵抗力差,所以容易患病。有的孩子因為到一個他不熟悉的環境,看不到自己的親人,往往幼小的心靈產生分離焦慮和不安全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也往往促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亂。不熟悉的環境會促使孩子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和小便,常常出現憋著大便和尿的情況,所以孩子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還有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傳染病(未列入到一類計劃免疫程序的一些疾病)、便秘或者泌尿系疾病。最常見的疾病有:上感,咽炎、扁桃體炎、氣管炎等;孩子入幼兒園也正是手足口病、腸炎、痢疾、風疹等流行的季節、所以孩子會感染以上的傳染病;便秘和尿道感染或遺尿……。
其實孩子生病家長應該泰然處之,做到“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其實孩子每生一次病,就產生了對抗這種疾病的抗體,在機體和疾病的抗爭中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健全。如果長期在家里不送幼兒園的孩子雖然生病少了,但是缺乏了這方面的鍛煉,體內缺乏相應的抗體,不能有效地抵御外界的一些病菌和病毒。當孩子逐漸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熟悉老師和小朋友并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規律,分離焦慮逐漸減輕,致消失其便秘或因憋尿而誘發的尿道感染的情況都會改善。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缺乏與社會接觸、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在家里又是被眾星捧月般精心地呵護著,這樣的孩子在家中雖然與家長一起玩耍也很高興和愉快,但是這種“合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是一種不平等的交往,孩子永遠處于依賴、服從、受照顧的地位,因此孩子需要進入到幼兒園的“小社會”進行鍛煉,進行社交方面的鍛煉,也就是說的社會化的訓練。孩子只有在和小朋友之間平等交往過程中才能學會和掌握合作、分享、移情、共情等社會交往的技巧和提高情商,為他今后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希望家長因孩子剛入園時哭鬧嚴重就長時間不送,這樣不但不利于減輕分離焦慮的情緒的產生,反而將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想法又被進一步強化了,再次送幼兒園會使孩子的焦慮情緒加重。
為了減少孩子入園時容易生病的現象,建議:
1,事先熟悉: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家長在入園前,先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和老師,最好能夠參加幼兒園舉辦的親子班活動,這樣孩子入園時就不至于感到幼兒園的環境陌生而產生比較嚴重的分離焦慮和不安全的情緒;
2,做好準備:教會孩子正確洗手的步驟;養成孩子便后、飯前、外出回家后及時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訓練孩子會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的本領,例如會穿脫簡單的衣褲、會脫穿鞋;不要給孩子穿有多配飾的衣服;要選擇松緊帶褲腰的褲子,男孩子不要選擇前開口有拉鏈的褲子;不要給孩子穿前空、后空的涼鞋;在幼兒園里預備一身干凈的衣褲和內褲,以備孩子弄臟衣服后及時換掉;
3,調整心態:孩子入園時家長必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往往家長的分離焦慮情緒比孩子還嚴重,例如當著孩子的面因為心疼孩子自己流淚,或者千叮嚀萬囑咐,或者離開后又偷偷返回窺視,一旦被孩子發現后更會加重孩子的焦慮不安的心情。當入園初期接回孩子后不要提一些容易引起孩子不愉快回憶的事情,例如幼兒園好不好呀?老師對你好不好呀?吃的好不好呀?老師喜歡你嗎?小朋友欺負你了嗎?或者當著孩子的面與他人談論幼兒園的一些問題等等,這樣反而暗示給孩子你是不安心的,孩子自然會更敏感,加重了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情緒。
另外也需要提請家長注意,休息期間盡量不要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帶孩子去公共場合,以免感染疾病。家長在周末應遵循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和飲食規律,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因攪亂了平時的生活規律和雜亂無章的飲食特別容易生病,所以星期一、星期二也是醫院兒科就診患兒最多、最繁忙的時候。家長應該每天精心的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任何不適,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如果孩子確實生病要及時領回家進行治療與休養,待疾病痊愈后才能繼續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免自己的孩子成為疾病傳播的傳染源。幼兒園也應該做好晨檢,嚴格把關,注意孩子之間的交叉感染問題,及時做好疾病的監控,隔離工作。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的營養,尤其是家長更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彌補幼兒園飲食的營養不足。當然也不能一味強調清淡而忽略了孩子的營養全面、均衡、合理。要保證孩子三餐熱量的分配做到早餐熱量占全天熱量的30%、中餐占40%、晚餐占30%。
一般來說,孩子3歲以后隨著免疫系統逐漸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加強,孩子生病的幾率就少了。
附·幾種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
幾種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
病名 | 潛伏期(日) 一般 最短 最長 | 病人隔離期
| 水痘 | 13~17 10 24 | 隔離至全部皮疹干燥結痂為止 | 麻疹 | 8~14 6 21 | 皮疹出現后5日解除隔離,合并肺炎者不少于發疹后10日 | 風疹 | 14~21 5 25 | 一般不需要隔離,必要時隔離至皮疹出現 5 日后為止 | 流行性腮腺炎 | 14~21 8 30 | 隔離至腺腫消失為止 | 流行性感冒 | 1~2 數小時 4 | 隔離至癥狀消失為止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6~8 4 21 | 隔離至體溫正常為止 | 脊髓灰質炎 | 7~14 3 35 | 發病4周后解除隔離 | 甲型肝炎 | 14~42 | 一般發病后40日解除隔離 | 猩紅熱 | 2~5 半天 12 | 咽部癥狀消失,鼻咽分泌物培養連續2次陰性,解除隔離,但自治療起不少于7日 | 白喉 | 2~5天 1 10 | 癥狀消失,鼻咽分泌物連續2次培養 陰性,解除隔離,但不少于7日 | 百日咳 | 7~14 2 21 | 發病40日后或痙咳30日后解除隔離 | 流行性腦膜炎 | 2~3 1 10 | 體溫正常、鼻咽分泌物培養陰性 解除隔離 | 桿菌痢疾 | 1~4 半天 8 | 癥狀消失,糞便培養連續2次陰性, 或癥狀消失后1周解除隔離 | 傷寒 副傷寒 | 10~14 3 30 | 體溫正常,糞便培養連續2次陰性, 或體溫正常后2周,解除隔離,炊事員 保育員暫調離工作,繼續觀察2個月 | 摘自張思萊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育兒路上答疑解惑》
以上文稿是給《媽媽寶寶》雜志的原稿,已經刊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