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哼哼哈嘿耶 于 2012-8-24 14:27 編輯
巧果的傳說:
一 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牛在鵲橋上村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從針穿過,就叫做巧。這習俗唐宋最盛況。
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致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于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
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受到眾人羨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習,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二
七夕做餅如手指與口舌狀,名曰“巧食”,婦女、兒童用五彩線縷貫“巧食”拋擲屋背,謂讓喜鵲銜去搭橋,夜渡牛郎、織女過銀河相會。
三
巧果是七仙女灑的淚,給寶寶們戴上,女孩子會心靈手巧,越來越漂亮的。 婆婆下午在家給寶寶做 不知道我回家能不能趕上 應該會給大家弄個成品,我老家膠東的,每年家里都會給做這個。
先上幾個圖給大家瞅瞅,聰明的媽媽可以給家里的寶寶做點,順便把教程也寫上吧,嘿嘿:
食材明細
面粉250g 酵母2g 牛奶125g(我婆婆用了寶寶的奶粉) 巧餅模(俺家沒有婆婆用了寶寶的奶瓶蓋,還有奶粉勺做模具) 白砂糖25g 雞蛋一個
制作明細
別人的成品,大家先瞅瞅
昨晚回家 婆婆已經做好了 家里沒有模具 婆婆用家里現有的蓋子 壓出來的 還是沒有模具做的好看 不過味道超級好的 準備周末帶著去和紅樓群里的小朋友們聚會 附近的媽媽一起來吧 有口福的 能嘗一口呢 嘿嘿 上圖 : 確實沒有賣相啊~~~ 以下是我家如果再吃 巧果 希望如果能討個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