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458
- 在線時間
- 5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6-7-27
- 帖子
- 41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389
- 精華
- 1
- UID
- 40093857
 
- 媽豆
- 458
- 寶寶生日
- 2015-2-14
- 帖子
- 41
|


2015年小寶出生沒幾天,我們就發現他陰囊位置有個鼓起來的包,當時我上網查了查,因為自己也稍微懂一點,所以懷疑是鞘膜積液。出生后第八天,月嫂擔心是疝氣,讓帶著去醫院看看。當時我坐月子,就讓寶兒爺爺、奶奶、爸爸和月嫂帶著小寶去了省立醫院東院,掛了一個老太太的專家號。醫生看了懷疑是疝氣,好像說東院這邊缺個小設備,讓去總院看看。下午他們去了總院,總院人太多,沒排上號。接著又奔兒童醫院去了。在兒童醫院做了個b超檢查,確診為左側精索鞘膜積液。當時,初為人母的我除了會流眼淚什么也干不了。確診之后,我倒是有點放心了,因為知道相當一部分的鞘膜積液隨著孩子淋巴系統的發育可以自己吸收。這是第一次求醫過程。 2015年到2017年間,我們又去省中醫、省婦產醫院看過。去省中醫是陪著寶兒奶奶去看腰痛的毛病,順便給孩子掛了個號,找醫生看了看,醫生拿手電一照,直接說是鞘膜積液,沒讓做b超,而且說這個毛病不用著急、先等等看能不能自己吸收再說,真要手術的話就等孩子大點再說。在省婦產看過是因為孩子一歲半在那邊查體,查體的女醫生說,有疝氣的轉變可能,建議再去看看。于是2016年11月份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到兒童醫院看病。選擇兒童醫院是因為初生時那次看的比較認可,因為隨著久病成醫,我們也知道了疝氣和鞘膜積液的大致分辨。當時掛了泌尿外科李開升醫生的專家號,李醫生拿手電一照就說,孩子的情況(當時一歲八個月)是鞘膜積液,并且應該手術了。李醫生不僅醫術高、醫品更高,告訴我們千萬不要信外邊小診所的可以治療等等、這種問題除了自愈就是手術,順便把手術的原理大致給我說了說。李醫生當時還把住院部泌尿外科的電話留給我們了。這個電話后來幫了我的大忙。
當媽的總是不死心,我還抱有一絲幻想,因為孩子還不到兩歲,還有自我愈合的可能性。一旦手術,各種麻醉、打針的問題紛至沓來。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愿讓孩子挨一刀。轉眼2017年過完年了,孩子兩歲了,鼓的小包得有小孩三分之一個拳頭那么大,因為只有左側明顯,小雞雞也被擠到了一邊。我們常常看著他嘆氣,覺得自愈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小了。4月初,有一天很突然的,孩子指著自己的小雞雞說,這里不舒服。因為兩歲的孩子表達能力還不是太好,各種疼痛或是其他不適,都只會用“不舒服”這三個字來表達。家里一聽慌了,我也覺得有點麻煩,因為根據自己粗淺的認識,以為鞘膜積液是不會疼的。其實,后來我知道了,鞘膜積液這個問題不疼、但是會有垂墜感。孩子會走會跑以后,勢必會有不適的感受。當晚九點多,我在手機上預約了第二天兒童醫院的泌尿外科專家號,正好又是一個很厲害的專家于旸大夫。
第二天是周五,一大早,我們去就醫。于大夫看了看,也建議我們擇期手術。開了住院票。我去住院部看了看,人滿為患,向護士了解了一下,床位一直很緊張。如果孩子選擇在這兒手術,術前肯定是走廊上的加床,術后能住進病房。顧不上這么多了,轉個周來,星期一就帶孩子去住院了。到了醫院門口,孩子就意識到是來干什么的,兩歲的孩子說不懂也懂很多了,在醫院門口,娃兒哭我也哭。當時的心情真是太沮喪了。到了住院樓十四樓,周一大概很多出院的,走廊上的人不如周五多了,正好有個剛出院的,我們竟然住進了病房。閑話不多說,當時給護士磕頭的心都有了。
住院以后,一切就按照流程走了。周一下午抽血做相關檢查,做尿檢和大便檢測。孩子很爭氣,那個星期也沒有什么感冒啊、拉肚子啊什么的。所以檢測結果都符合手術指標。周二做的b超檢查,做檢查之前孩子睡著了,做的時候雖然醒了,還是沒大鬧,好像已經有點明白醫院是怎么回事了,b超的結果還是左側精索鞘膜積液。這樣,萬事俱備,只等周三的手術了。周二晚上,護士叮囑術前6小時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兒童醫院的護士特別暖心,一遍遍的來問幾點不能吃飯,看家長記住沒。我當然不會忘啊,心沒這么大,嚇都嚇死了,怎么會記不住呢。但是住院這幾天觀察,真是有心大的家長,看孩子各種隨意,有小孩帶著尿管從病床上摔下來的。但是我是小心也駛不了萬年船,手術前一天晚上快睡覺的時候,孩子在地上溜達,都沒看清怎么回事兒,又摔了一跤,腦袋后邊碰到床架上了,起了個小包。心疼死了,擔心第二天手術沒法做,再手術又得檢查一大堆項目。幸虧鄰床的阿姨說,沒事兒,孩子磕磕碰碰不影響。那個阿姨的孫子也是有點泌尿方便的問題,也是久病成醫的典型。
術前還有一個小插曲,醫生給我講術前的時候,我這眼淚啊,跟自來水似的。醫生說,你看你這是這里最小的手術了,在這兒住院手術的哪個不比你孩子嚴重啊!的確,鞘膜積液在泌尿外科里不算太復雜的手術,可是道理都明白,還是接受不了小小的娃兒得承受一次手術的痛苦。手術前麻醉師也過來了,簽字的時候我這心情啊,真是難受的沒法說,都說寧愿自己疼,我當時心疼的都快空白了。
娃兒的手術是兒童醫院的好像是李彬主任和桂萌大夫做的,具體誰主刀我就不知道了,但我明白每一位醫生得值得我感念和祝福。還有泌外的張磊醫生,很細心的給我講了病情和手術的一些情況,對兒童醫院的大夫實在是太感激。出院三天以后去換藥的時候,門診的護士還說,這是誰做的手術啊,切口這么小,孩子再長大一點肯定就看不出來了,我自己也看著傷口最多也就1.3厘米左右,非常細、工整,小小的一個“一”字靜靜地躺在左側腹股溝的上方。手術之前,娃兒睡著了,抱進手術室的時候醒了,大聲的哭,回來的時候嗓子都啞了。手術總共進行了50分鐘,包括醫生抱進去直到推出來的時間。推出來的時候,看著小小的人兒穿著綠色的手術服,手上系著住院的腕帶,當媽的心都碎了。兒童醫院的麻醉做的也好,術后一個多小時娃第一次就醒了,誰都認識,我這心啊,才稍稍的放下。
小寶現在手術已經過去好多天了,回想剛住院那幾天我是各種不餓、不困,大把的掉頭發、各種自我懷疑,到底應不應該做手術啊!其他真是沒辦法了嗎?但是隨著手術的成功,自己冷靜下來想想,從不后悔這個手術,因為其實有些醫療機構說能治療小兒的鞘膜積液,也僅僅是暫時控制住積液或吸收了部分,其實這個應該封上的口還是沒封上,孩子活動量一大了,早晚還是個隱患。
小寶不太幸運,一出生就帶了這么個不大不小的毛病。小寶又很幸運,遇到了這么一群盡心盡責、醫術高明的醫生叔叔。住院這幾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太辛苦了,幾乎就沒有停下腳步的時候,而且必須各種精力集中,工作量一大是大部分工作都難以企及的。什么刷手機啦、刷微信了,我看是一丁點的時間也擠不出來干這些事情了。這個行業值得我們去尊重、理解,是最高尚的職業之一。
特別感謝我的幾位老同學,在小寶這次住院中幫了太多,友誼的可貴歷久彌新,也許大家不一定能看到,但祝福的心恒久不變。希望天下的寶寶健康平安、快樂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