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3392
- 在線時間
- 72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2-3-21
- 帖子
- 836
- 閱讀權(quán)限
- 50
- 積分
- 4312
- 精華
- 0
- UID
- 7615698
  
- 媽豆
- 3392
- 寶寶生日
- 2011-07-26
- 帖子
- 836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熊的家 于 2012-5-2 17:14 編輯 8 h5 f; c# y+ o- @7 ~6 ]9 n: {( M
2 Z& C$ N. r. C
石頭村,位于河北省井陘縣中西部,面積10平方公里。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學(xué)會命名為“于家石頭民俗村”。 石頭村現(xiàn)有400余戶人家,人口1600多口,其中95以上村民是于姓,相傳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后裔。先祖于有道遷來時,這里還是一片曠野,“與木石居與鹿豕游”,距今已有五百余年歷史。村中大多數(shù)男子都是能工巧匠,祖祖輩輩靠自已的雙手將石頭修成梯田、雕成石器、蓋成石屋、鋪成街道,直至建成龐大的石頭村落。全村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畝,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xiàn)尚存數(shù)十塊),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jié)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成,石街兩旁是一座座石頭院落,古式門樓,黑漆大門,家家相接,戶戶相連,雞犬之聲相聞,鄰里朝夕往來,生生息息,一派農(nóng)家景象,點染其間的還有深宅大院,高房繡樓,古廟古閣,整個村落街依房建、房與街齊、呼應(yīng)顧盼、規(guī)劃有序。遍布全村的花草樹木春綠夏艷,將原本有幾分冰冷的石門石街裝扮得嫵媚動人起來?!吧钌讲毓判?,瑞石撒幽香”,漫步于石門、石階、石墻之間,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 U8 Z1 P# m& m9 V) P/ w: r) i. D* y4 t" ?
簡單吃完午飯,我們四人就帶著裝備,走村串巷~\(≧▽≦)/~啦啦啦。0 N% ~% K+ L4 D% D8 D3 R& q' A
先穿過村子6 C) |( L6 o: ~) Z: y9 `7 @" `( S' x/ W
-
0 n- e. W/ J7 a1 J# @" m# U7 e
村子的一角5 @4 p4 T4 k. z
-
$ k0 T# r2 g4 E0 E% z8 Y
-
. I, t/ J. T' A" F' ~) F# \: U( `
山東省攝影家牟師傅,熱愛攝影,熱愛生活,學(xué)習(xí)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7 G, U4 S1 @, E8 W3 _
-
9 @/ f" z7 L7 Q- H/ [7 ?( e這個重點觀賞地
3 S3 ^$ e# _! A清涼閣上下三層,結(jié)構(gòu)各異,引人入勝,第一層為搭券四門式;第二層是實芯四室式;第三層乃明柱回廊式,該建筑頂層系“木磚補葺”,四面明柱、單門殿堂,白墻壁畫,琉璃瓦頂,清新明快,古樸高雅。下面兩層是全石建筑,錯落有致,欲爭有讓,高低優(yōu)仰,犬牙交錯,跌宕起伏,勾心斗角,頗有力學(xué)價值。 ; v7 _" d9 Q6 t% P5 O' f% b! b' a$ C
更為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筑物,竟然不打跟基,不填輔料,以天然石底為基礎(chǔ),塊塊巨石就地而起,從下到上完全干打壘而成。石塊巨大驚人,有的長過數(shù)米,有的重達數(shù)噸,有的原封不動,有的鏨跡寥寥寥,構(gòu)造粗擴奔放,設(shè)計獨出心裁。整個建筑充滿古樸粗糙之美,正如當(dāng)?shù)孛裰{所說的“一塊石頭一匹梁、一塊石頭一堵墻”。清涼閣巍巍然,凜凜然,聳立于山間村首,蔚為壯觀。
: o- o) n( K3 z3 {9 r; [清涼閣——公元1581年由村民于喜春獨力興修,罕見的打券式巨石建筑,不打根基,不填輔料,建在一個天然的石頭斜坡上,集美學(xué),力學(xué),建筑學(xué),幾何、物理學(xué)于一體。
7 @2 E& c n: M, U) G
-
% R( ~% g1 R4 ?1 \$ D石頭古街石頭村是石頭的世界,其中的石頭古街堪稱于家村的一大景觀。于家村的先人們對建房布局和街道設(shè)置都有明確規(guī)范,東西為街,南北為巷,不通謂胡同,古舊街巷,街寬3至4米,巷和胡同寬約2至3米,窄窄的街道,全為青石鋪就,其大小不等,形狀各異、亂石鋪錦、巨細相間,高低俯仰,結(jié)解曲伸,縱橫交錯,如詩如畫。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歷史多達五百載,少有三百年,歲月滄桑,人來畜往,每塊石頭都被磨得細膩光滑,錚錚發(fā)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沖刷下,熠熠閃光,更成為石頭村一道難得的風(fēng)景線。千姿百態(tài)的石頭文化,淳樸深厚的民俗風(fēng)情,這就是于家石頭村的美妙。“東閣西塞南洞北寨面面皆有古景點,春游夏游秋覽冬賞季季都是好風(fēng)光”便是對石頭村的最佳描述!9 \# a9 Q" { d3 V
-
5 C. q h: `( r" h8 g! a還遇到了國外的游客
- v& C+ T1 E5 ?! A5 [+ P% e
-
! z0 e- w, Y" L( _縱觀整個清涼閣,累累巨石,鱗次櫛比,似券非券,似搭非搭,集美學(xué)、力學(xué)、建筑學(xué)、數(shù)學(xué)、幾何、物期學(xué)于一體,盤根錯節(jié)、鬼斧神工,可謂建筑史上之奇跡,民間藝術(shù)之珍寶。$ L2 y* B* c. T. ]" Z0 @
清涼閣共有三層,其建筑風(fēng)格獨特,構(gòu)思奇巧,雕梁畫棟、五脊六獸、斗拱重檐。東門懸有風(fēng)動石匾,西門高掛扇形鎦金匾,南側(cè)嵌有圓雕龍頭、扇形匾上書“清涼閣”三個鎦金大字;風(fēng)動石匾制作古怪,雙童簇擁梅花鹿、大風(fēng)不動小風(fēng)動。
; L3 F/ y/ X1 a0 f1 P ^更為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筑物,竟然不打跟基,不填輔料,以天然石底為基礎(chǔ),塊塊巨石就地而起,從下到上完全干打壘而成。石塊巨大驚人,有的長過數(shù)米,有的重達數(shù)噸,有的原封不動,有的鏨跡寥寥寥,構(gòu)造粗擴奔放,設(shè)計獨出心裁。整個建筑充滿古樸粗糙之美,正如當(dāng)?shù)孛裰{所說的“一塊石頭一匹梁、一塊石頭一堵墻”。清涼閣巍巍然,凜凜然,聳立于山間村首,蔚為壯觀。
& F/ Y$ H6 X# A
-
) {$ O7 B- S. X* }
巨石上長出松樹,真稀奇5 b" W7 v3 j" V) A" n
-
$ F$ Q6 k$ [9 w! v+ T從這里可以看到整個村子的景象,穿過清涼閣,我們來到了石頭村古鎮(zhèn)。0 y' D6 ^4 [- Q8 ]7 h, g E8 a6 I: {
-
3 d1 d9 V; [' f0 P7 G8 \
-
% h' i! v0 `. j- L# w' d) a
-
3 _* v- s, U: S9 H
于謙紀念館
+ F4 x/ T* F( R4 e8 g
-
5 W, c+ ~( ?+ a6 D) V9 ?
-
6 v! E7 O3 j: s; u8 l/ y
百年的屋頂,長著雜草
; w+ r1 A' U+ ~4 i( \
-
; e, d8 d* K# P* Z9 t/ T這是紀念館大院的布局
& G" z$ n/ ?! A; p* D5 g: _& N
-
+ w, W0 ^2 N1 O `) k' y! l
其中還有一個燈謎給大家說下,猜猜看,哈哈。% c- b. i/ U% O* M$ L, K
短得多,長的少,手來摸,腳來踹。打一生活用品
7 d1 _: Q4 H- t; ^. {: W% C7 M
-
- U1 d! m1 x3 V) R/ C& M
-
' q5 R- r2 f5 ~
* K: B+ ]/ H& q- g' Z* q3 W
六十七歲的老大爺,身體很是硬朗,還寫了一手好字,才不過小學(xué)文化,石頭村的人很樸實,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9 W* T+ ]) a& K+ V5 t. i& P5 V
-
$ t$ D0 h, _9 l9 Z8 v8 Y% ]
-
7 ^) S+ o A% e* U5 ?
-
( w$ F. A- X" v; I2 g t& }0 u# J
-
! i: o2 ~: x8 R0 G W
農(nóng)家門前的女童,抓拍呵呵,很可愛。4 b+ l5 h+ h0 ]; Z' h. R
-
1 y' ~& R3 z \" Y: l
石頭村不大,很快我就轉(zhuǎn)完了,還有一個影視基地,叫大梁江古鎮(zhèn),天色還早,我們加緊油門,駛向大梁江。
- ]. M3 m# P5 P- z9 b2 w% [3 I在路上我看到仙境般的山脈,停下車來拍攝。這就是自駕游的好處所在,隨時有驚喜,O(∩_∩)O~
) q4 Y: E e. W, t! Y" \
-
6 ?+ v/ v/ s. Y- p$ s0 s& g6 n$ p: L& r
-
0 s+ p+ E, d' x& M) A7 P
-
3 n( x# m; d2 z) u
-
* b, b2 A$ i: P; Y0 W* I. {
大家意猶未盡決定在日落之前再前往目前保存比較完好,一座尚未被開發(fā)有著一千多年歷史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大梁江村。從石頭村到大梁江村很近的路程,說走說走我們立即驅(qū)車前往,不一會就看到大梁江村口的那棵千年槐樹,這村落修建的非常講究,有著明確的整體設(shè)計,比如村口尋建有村閣,用石塊壘砌成,如同小型的城門。閣上東西兩側(cè)石壁上分別鐫刻著“襟山帶河”、“接脈通川”八個大字,城門之上有閣樓一座,既是燒香朝拜之地,又有抵御防護功能。村子里的院落以四合院最為典型,北面是正房,兩側(cè)為廂房,正房中間為客廳,兩側(cè)為長輩居住的臥室,南側(cè)的房子背陰,多作為儲藏室。宅院大門多開在院子的東南角,上有門樓,下有門洞,門外兩側(cè)是石雕門墩,以及栓馬石、下馬石。整個四合院布局嚴謹,功能明確,是太行山區(qū)明清古建筑的精粹.在于家石頭村,聽說還有一個石頭村“大梁江村”,就在于家石頭村附近,相隔大約有28公里。駕車不到一小時就來到了這里。大梁江村位于井陘縣城西南28公里的晉冀交界的太行山腹地,自明、清以來未遭戰(zhàn)亂之災(zāi),且世代相傳,整個古村落保存完整。古村落用材以石頭為主,范圍南北長約200米,東西長約210米,占地約42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三百多座,以及古街道、古建筑、古碑刻、古井、石臼、石磨、石碾、石槽等。村內(nèi)道路主要有上街、下街、中街及5條巷子,總長3700多米,寬約2-4米不等。街道高低錯落、縱橫交織。街道或用青石砌制,或用卵石鋪就,不拘一格。房屋順勢而建。四合樓院整體布局獨特、功能劃分明確、建筑結(jié)構(gòu)新穎,是太行山山地民居建筑的典型,建筑風(fēng)格靈活多樣又和諧統(tǒng)一,所以大梁江村有太行山中“喬家大院”的美稱。
; Z5 k7 G7 z. s5 L0 E- _
-
4 ^) D9 u. W& v, i2 h
這是大梁江進村的小城門,還保留的很完整,大片的梧桐樹開著花,很清新。
! f2 V" p1 x/ {) _5 i% b0 s8 U5 u0 P4 k
-
9 `! C# @8 l; \7 U& ~. {: j& C牟師傅在此留影紀念3 n% t! n. |) u% x
-
6 x. u. u+ @* s2 E6 X. x
-
5 Y+ } e2 L; [2 m
村子的石頭路很有感覺吧,下雨的時候會很滑,上面被人的都很光亮了。
' _& V- F6 K' _, d& g
-
2 u! X$ \6 I$ Y& d9 H; ^/ C" g據(jù)村所存龍王廟碑記載,大梁江村在明時屬山西省太原府平定州承天都管轄,名為甘桃村。公元1500年前后的明萬歷年間起,梁家遷來此地定居,后又有梁氏人逐漸遷入,子孫不斷繁衍。自梁深中了武舉人后,梁家成為了村里望族,村名也改為了大梁家。此后,由于自然原因,當(dāng)?shù)厮雌嫒保嗡那械拇迕駥⒋遄痈拿麨榇罅航?font style="font-size:10px;color:#FFF">( k& N6 y6 K2 Z3 m p. \' h8 p& M
據(jù)了解,自古以來,大梁江皆屬山西管轄。1959年,大梁江連同附近的四個村一并由山西平定縣劃歸河北井陘縣。如今,大梁江仍然保留了不少山西的民風(fēng)民俗。. L; [5 i4 H. P" z( R
-
) o; h1 [. o" B& X: K/ x/ F. G
八旬老農(nóng)在菜園澆水,生活安逸,長壽百年。$ z) ^! P; A1 [' G
-
! L2 \. B$ f1 `: O% z* {
村童在玩耍,看到我給他們拍攝,他們在給我躲貓貓,做鬼臉,真是可愛。6 r* q2 j# x# s) b
-
5 r, H+ N. u* j
-
* i& X+ ?- ] g; H) e, B, W' l
& p* n+ M& j/ B( V& @9 ^+ s' _
8 _5 @6 X8 G, }8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