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二寶他媽16 于 2018-4-25 10:49 編輯
如何給寶寶選擇適合的益生菌? 很多寶媽在孩子出生前都會采取全方位的手段獲取各種各樣的育兒知識,互聯網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但由于網絡上發帖人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程度各有不同,導致很多知識不是敘述籠統就是缺乏依據,給寶媽們帶來了很多疑惑。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事,模糊不得。作為專門向大家普及微生物群落相關知識的賬號,我們有責任將最專業最權威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寶寶選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項,希望對各位寶媽有用。
很多寶媽都知道益生菌能夠有效地緩解兒童便秘、腹瀉、過敏等一系列的癥狀,但是大多數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益生菌雖好但在選擇的時候也有很多技巧在里邊,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不適合食用,以下三個知識點都是選擇益生菌前寶媽們重點關注的方面。
選好產品的三要素 現在市場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商家都號稱自己的產品最有效,可有沒有效到底是什么決定的呢?
1、國家認可的才有質量保證
目前世界上的益生菌產品大概可分為三類:藥品、保健品、普通食品。藥品的批號是“國藥準字”,保健品的批號是“健食字”號,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小藍帽”標識,普通益生菌食品的外包裝上往往會標注“固體飲料”字樣,相關證明也只標注了執行標準和生產許可證號。 獲得“國藥準字”和“健食字”批號的產品是國家認可的,其中的添加劑較少,可信賴程度高,安全性有保障。 盡管普通食品類的益生菌產品沒有取得“國藥準字”和“健食字”批號,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實際的效果。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生產標準達到國家要求都可以購買。
2、沒有菌株號的益生菌都是“耍流氓”
每個益生菌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在購買產品是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比如嗜酸乳桿菌A01和嗜酸乳桿菌B02,二者同屬于嗜酸乳桿菌這個菌種,但由于它們名稱后的小尾巴,也就是“身份證”不同,直接導致了不同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益生菌行業來說,凡是帶有屬于自己“身份證”的菌株都是某些企業的專有菌株,擁有國家承認的發明專利,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可以向銷售員詢問產品的專利號,讓自己更加安心。
3、不談數量和活性的益生菌都不能買
益生菌的需要量與腸道正常菌群缺失的程度和有害菌數量有關。每天19—20億益生菌被認為是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的最低限。同時,益生菌必須是“活的”,才能起到健康作用,這是益生菌產生功效的基礎。益生菌是有生命的,活的微生物,從生產(包括菌種的篩選、生產環境、包裝等)、在貨架待售、食用后通過胃酸、膽汁等極端環境到達腸道—這層層考驗均會消耗益生菌的活性,只有通過這些關卡并且在腸道定點繁殖存活的益生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要特別注意商家在銷售產品的時候有沒有提到確保益生菌活性的技術。否則,單一的益生菌幾乎無效。
益生菌是把雙刃劍,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益生菌的效果雖然很好,但也并不需要時時刻刻補充,使用不當甚至還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1、在我國,嬰兒有專有菌株可供選擇
目前,我國在針對嬰幼兒的益生菌使用上具有嚴格的年齡限制。2016年,國家衛生計發布的允許用于嬰幼兒的菌株有9種,都是在國內外應用歷史較長,使用人群較多,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較明確的菌株。它們分別是發酵乳桿菌CECT5716、短雙岐桿菌M-16V、羅伊氏乳桿菌DSM17938、嗜酸乳桿菌NCFM(現1歲以上的兒童使用)、動物雙歧桿菌BB-12、如雙歧桿菌HN019和Bi-07。
2、嬰幼兒補充益生菌,還分年齡段 就算是通過國家規定的益生菌,給嬰幼兒補充的時候也需要格外的留意,嬰幼兒專用的益生菌也分年齡段。像前文提到的嗜酸乳桿菌NCFM就必須1歲以上的兒童使用才能使用。嗜酸乳桿菌NCFM會產生D-乳酸,1歲以內的嬰幼兒,特別是出生1周內的嬰兒,身體代謝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無法代謝D-乳酸,只能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過多的D-乳酸會對這些嬰幼兒產生毒性,引起酸中毒。
3、益生菌里的添加劑要格外留心
嬰幼兒益生菌產品添加劑有嚴格的限制,在我國現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和《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 14880-2012)中,就規定木糖醇、乳糖醇、硅酸鈣、三氯蔗糖、甘露醇、二氧化硅、香蘭素,以及?;撬?、葡萄糖酸鋅、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強化劑不允許添加到嬰幼兒食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