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過孩子的都知道,女性在生產過程中會使得骨盆變寬,如果產后不適當注意予以修復的話,骨盆是很難自然復原的。那產后什么時候修復骨盆最好?怎樣做有利于產后骨盆修復?接下來一起來看:
產后骨盆松弛的癥狀
體形走樣、腰痛、肩酸、步行困難、內臟和子宮下垂、小便失禁。
另外,嚴重的骨盆松弛還容易引起產后大出血。因為骨盆一旦松弛,就會發生錯位,骶骨的邊緣會陷入骨盆的內側,劃破子宮頸口,子宮動脈一起被劃傷的情況下就會引起大出血。
產后修復骨盆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在產后一到兩個月,身體就會恢復正常。但是骨盆的狀態并不會自動恢復到產前的樣子,需要產后的保養護理和鍛煉。在2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因為韌帶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2個月的時間。
對于產后盆骨是否變形,也可以通過自測來判斷,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自測:
1、站立時是否身體前傾,出現腰痛。
2、坐在椅子上總是不自覺地把腿盤起。
3、走路時,膝蓋外屈,容易絆倒。
4、伴隨疲憊、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
5、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腰部以下,兩邊是否有不對稱的情形,比如大腿關節是否突出,雙腳是過于內八還是外八,兩邊臀部是否不一樣大。
6、用手摸摸看自己的腰部后方下面兩側,是不是太過于厚硬,兩邊的腰是否一前一后,或一高一低。
7、測量膝蓋到地板的距離,右側高于左側時,就表示右側骨盆朝右上歪斜,反之則朝左上歪斜。
女性懷孕和生產時,骨盆都會被撐大撐寬或恥骨分離,恢復不良不僅可導致胯部增寬、大屁股、O型腿等體形變化,還會導致子宮下垂、陰道松馳、尿失禁等諸多婦科疾患。
所以說,為了預防出現“大屁股”,應盡量地幫助恥骨分離有效回位,將骨盆收回來。大家嘗試這樣做:
1、選擇軟硬度適當的床墊
床墊太軟,在睡覺時會使身體下墜,太硬的話則可能對骨盆造成壓迫,使骨盆歪斜,因此,新媽媽應該選擇一款軟硬度適中的床墊。
此外,新媽媽也可采取側臥或仰臥相互交替,來幫助骨盆的恢復。
2、骨盆運動少不了
立式鍛煉:站立,雙腿微分開,收縮兩側臀部肌肉,使之相挾,形成大腿部靠攏,膝部外轉,然后收縮括約肌,使陰道往上提的方向動,經過耐心鍛煉,即可學會分清陰道和肛門括約肌舒縮,改善陰道松弛狀態。
臥式鍛煉:靠床沿仰臥,臀部放在床沿,雙腿挺直伸出懸空,不要著地。雙手把住床沿,以防滑下。雙腿合攏,慢慢向上舉起,向上身靠攏,雙膝伸直。
當雙腿舉至身軀的上方時,雙手扶住雙腿,使之靠向腹部,雙膝保持伸直。然后,慢慢地放下,雙腿恢復原來姿勢。
3、加強骨質營養很重要
骨盆的成分無非是骨質,骨質夠強健,骨質也不太容易損傷。因此,孕婦應該在孕期就要加強鍛煉,多吃含鈣、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湯、骨頭湯等,同時適當地曬下太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除了這些之外,產婦可借助于盆骨矯正帶,需要提醒的是,盆骨帶必須在產后前六個月使用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