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辦?。『⒆佣淅锒际嵌?,是不是得給孩子掏掏???” “我拿棉棒輕輕給孩子掏了兩下,應該沒問題吧? ” “耳朵里堵滿了耳屎,這兩天叫孩子,孩子都聽不見了!” 很多媽媽說,“耳屎的堆積會影響聲音的傳導,耳屎多了自然就會影響聽力”,看上去好像是沒有問題,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很多寶媽都有“清潔強迫癥”,一旦觀察到寶寶的耳朵有耳屎等分泌物,就會馬上用棉簽或其他工具給寶寶掏耳朵,把耳朵里的“臟東西”清理干凈。但根據醫院門診數據統計,每年患耳道感染疾病的寶寶,85%皆是因掏耳朵不當引起!另外,也曾有新聞報道,長期掏耳朵有可能會致癌?天吶嚕!這是真的嗎? 今天,咱們就來探討一下寶寶耳朵里的臟東西到底該不該掏…… 
耳屎有什么作用?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 少量的耵聹很正常,不但無害反而有益,它其實還默默地保護著我們的耳朵和大腦: 擋住異物進入耳道:當有灰塵、小飛蟲進入寶寶的耳道,耵聹就會擋住它; 抑制細菌的生長:耵聹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的揮發性,不適合細菌的生長; 減弱強聲波:如打雷、炮竹聲,防止鼓膜和內耳產生劇烈的震動而損傷; 可以防水:在寶寶洗澡時,有少量水進入耳朵,耳屎起到防水墻的作用,防止水進入到內耳引起外耳道發炎、中耳炎等疾病的發生。 隨意掏耳朵有什么問題?
孩子的耳道較小,易堆積耳屎。家長見到孩子耳朵里有一點耳垢,便覺得要幫孩子掏耳朵,其實這樣很危險。臨床上患外耳道感染的孩子,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 正常情況下,就算不掏耳朵,耳朵分泌物也會和灰塵、皮膚碎屑等結成小塊,借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
1.引起感染 在看不到外耳道深部的情況下盲目掏耳朵,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 2.將耳屎推向深處 偶爾用兒童用的雙頭細棉簽是可以的,普通棉簽對耳道來說太過粗大,容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處,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損壞耳膜引發永久性的傷害。 3.損傷鼓膜 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貝的聽力。 4.細菌滋長 經常給寶寶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于細菌生長。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 5.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 長期掏耳朵慢性刺激可能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另外,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比紙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時寶寶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的聽力。 雖然它可以手術切除,但容易復發,多次復發后還有可能轉化為癌癥。
Tips:耳道有自排自潔功能 耳垢一般出現在外耳道的1/3處,也就是我們家長肉眼可以看到的位置,在這個位置出現的耳垢并不會讓孩子產生任何不適感,甚至毫無感覺。 而且大部分耳垢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它會裹著各種代謝廢物從耳洞中自行脫落。孩子咀嚼、張口、打哈欠和蹦跳等活動也可以促進耳垢的排出。 耳屎該如何處理?
少量的耳屎對孩子是一種保護,但如果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障礙,逐漸聚集成團,阻塞于外耳道內,叫耵聹栓塞,可能會壓迫鼓膜引起眩暈、耳鳴及聽力減退。 所以,當看到孩子有耳屎,或者抓耳朵,說耳朵里癢時,家長應該有正確的處理方法。
1.選擇合適的工具 一定要選擇兒童專用的掏耳勺和掏耳夾,在給孩子掏耳屎的時候,必須保證孩子是安靜的,輕輕地幫孩子清理出耳屎。 2.正確的清潔方法 將干凈的毛巾沾濕后擰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輕輕擦拭寶貝的外耳部位。也可用棉簽輕微擦拭,不可將棉簽深入寶貝的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 如果用棉簽清潔耳部,千萬不可將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棉花球的頂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而不小心傷到耳膜。市面上嬰兒專用的大頭棉簽,棉花球柔軟結實,纖維不會松散,適合給寶寶清潔耳朵 只能選擇肉眼能看見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進行簡單處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里面的耵聹。操作時應選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后牽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來。 千萬不能用指甲、鐵簽、發夾等尖銳物掏耳。 3.生活中遠離嗓音 避免讓寶貝長期被包圍在強烈的聲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寶貝旁邊長時間大聲開音響或電視,否則寶貝內耳細胞纖毛就會被損壞。 4.避免耳朵進水 耳朵進水可將耳屎泡脹形成栓塞,家長給孩子洗臉,洗頭,洗澡時盡量小心,不要讓水灌到耳朵里,游泳的孩子可以帶上耳塞防止耳道進水。
Tips:耳朵進水怎么辦? 不用過于擔心,其實耳道是個盲端,類似一條死胡同,內側有鼓膜這面墻擋著,外側與空氣連通。一般情況下,即使耳廓沾了水也很難進到耳道內側,特別是耳道深部,所以通常不會引起發炎。 當家長發現孩子耳道進水時,可以用松軟的棉球放置在外耳道,過幾分鐘水分就會被充分吸收到棉球上了。 千萬不要使用棉簽為孩子清理耳道,以免一部分尚未被棉簽吸收的水分被推擠到耳道的深部。 洗澡之后要第一時間擦干外耳廓和耳朵周圍的水。 必須去醫院的情況
當孩子出現以下這3種情況的時候,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去醫院,讓專業的醫生檢查一下,是否出現耳部疾病。 懷疑孩子聽力下降:比如與孩子說話的時候沒有反應、經常出現“???”“?。俊钡穆犃ο陆当憩F; 出現耳部癥狀:耳朵突然疼痛或者突然“流水”等,需要醫生檢查耳道或者鼓膜是否出現發炎等表現; 對于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如果出現頻繁經常抓、揪耳朵(耳部瘙癢、疼痛或其他異樣感覺),同時伴有煩躁、哭鬧不止和發熱等表現時,要盡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另外,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耳道基本被耳垢堵嚴實了,僅剩一條小縫隙的時候,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處理,而不是自行給孩子掏耳朵! 寶寶耳朵護理注意事項
1、給寶寶洗澡后如果發現其耳道口附近潮濕,寶媽可用嬰兒棉簽輕微擦拭。千萬不可將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如果耳道進水,可以使用軟棉棒輕輕擦拭,在清潔的過程中要固定好寶寶的頭部,擔心水分沒有去除干凈,可使用吹風機(不能離寶寶耳朵太近,調到最小檔)輕輕將耳朵吹干。寶媽平時給寶寶洗澡時,可將寶寶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貼緊臉部,就不易致耳朵進水; 2、寶寶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時候,最好不要坐飛機。因為這時候咽鼓管處于一種水腫的狀態,飛機起飛或降落都會加重對耳部的壓迫。 3、研究發現,香煙的煙霧是導致0-3歲寶寶患滲出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之一。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對寶寶嬌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使病菌更容易存活繁殖,從而降低抵抗力,一旦病菌進入到中耳,就很容易造成感染。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盡量避免寶寶接觸二手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