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孕媽媽都認為,自己必須盡可能多的吃營養豐富的食物,這樣寶寶才會發育良好。其實孕期的體重增長要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才能保證寶寶的健康,同時使媽媽在分娩的時候更加順利,也更利于產后恢復。
謠言一:控制體重影響寶寶發育。
謠言粉碎:合理控制體重對孕媽生產和寶寶發育都有利。
孕媽合理控制體重,可有限避免難產和“巨大兒”的出現。根據孕媽們不同的體型,胖瘦的不同,孕期體重共增加的標準范圍也不一樣。
國際上常使用的體重指數BMI,是目前健康衛生界比較常用的用來判斷胖瘦的數據。它是通過人的身高和體重的比例來判斷一個人的標準體重的一種方法。BMI在18.5-23.9之間是亞太地區**標準的體重范圍。
公式: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比如:林女士,身高160cm,孕前體重為60kg,60kg/1.6m*1.6m=17.6,她的BMI等于23.4.略高于正常偏高,屬于偏胖型。那么她在孕期應合理注意飲食,適量運動來控制體重增長過快,確保不超過孕期體重增長的平均水平12kg。 謠言二:懷孕肯定會變胖子,產后再減肥。
謠言粉碎:孕期體重合理增長,孕媽不一定會變胖。
懷孕后,在保證飲食均衡和一定運動量的情況下,孕媽體重一般都會合理增長,不一定變得很胖。但也有例外,很多孕媽咪在家很享受女王待遇,動都懶得動,而且嗜睡嗜甜,這很容易讓孕媽體重快速增長,很可能成為疑問超重孕媽。
孕早期1-3個月胚胎的發育雖然很快,但是胎寶寶很小,所以孕媽咪的體現并沒有太大改變,正常的體重增長應該在2kg以內,還有一些孕媽咪因為孕吐或**原因體重不增反降,這都是正常的。孕中晚期,體重一般是每兩周增加1kg左右。
孕媽咪們了解了孕期體重增長的規律,便可以根據規律適當調整自己的飲食和運動量,讓體重保持在合理增長范圍內,既保證了寶寶的正常發育,自己也沒有長胖得厲害。
謠言三:做個瘦子媽媽,才能報BB健康。
謠言粉碎:孕媽體重增長過慢會延緩寶寶發育。
胎兒所賴以生長的養分,是由媽媽從食物中攝取經過消化后,再有血液運送,通過胎盤經由臍帶輸送而來的。因此,如果懷孕期間,媽媽缺乏健康的飲食,營養攝取不足,體重增加不夠,就可能會發生以下的合并癥:
1、貧血。懷孕期間孕媽咪除了應付自身營養需要外,還得供應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如果沒有充足的養分供給,可能會造成母體營養不良,導致貧血的發生,影響胎兒正常的成長與發育。
2、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原本體重就偏輕的準媽媽,懷孕期間又缺乏適當的營養,如果在妊娠28周之后體重就不再增加,母體供給胎兒的養分自然會不夠,胎兒的生長和發育會因其減緩甚至于停頓。胎兒體重小于相應月份,為胎兒宮內發育遲緩。這樣的胎兒出生后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低體重胎兒。
所以也偏瘦的孕媽咪一定要注意營養補給,保證體重合理的增長,才能保證腹中寶寶的健康發育。
謠言四:每天運動時間越長,越能有效控制體重。
謠言粉碎:適量運動有益于孕媽和胎兒健康,但運動時間不宜過長。
孕期適當運動有助增強體力和肌肉彈性,能幫你縮短產程和產后盡快恢復身體。所以適量孕動對孕婦是有好處的。但運動時間過長,易產生疲勞感,運動過度還有可能導致滑胎或早產。因此做運動一定要適量,選擇運動項目時要慎重。
孕期前三個月一定不能太劇烈運動,安全的情況下,散步、太極是合適的選擇。在孕期的3-7個月期間,可適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游泳、打太極、瑜伽、孕婦操等,為安全起見,運動最好選擇專業的機構和專業的老師。到了孕晚期,運動量也要根據孕媽咪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
孕婦有其**的生理特點。因此,孕期運動要因人而異,適可而止,切不可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或急于求成,一味蠻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