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0
- 在線時間
- 0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7-12-17
- 帖子
- 0
- 閱讀權(quán)限
- 10
- 積分
- 0
- 精華
- 0
- UID
- 60399082

- 媽豆
- 0
- 寶寶生日
-
- 帖子
- 0
|
今天送女兒去幼兒園,老師看到后的第一句話“穿這么少?”我伸頭看了看教室里,一個個被包的像粽子一樣的小朋友,不好意思的和老師笑了笑,“隨我不怕冷”回來后還是忍不住想跟各位寶媽們分享一下寶寶的穿衣問題。
現(xiàn)在正值秋季,天氣剛開始轉(zhuǎn)涼,有的寶媽就開始保暖,毛衣,甚至羽絨服都上陣了,“媽媽覺得外面風(fēng)很涼”
“小手冰涼趕緊再穿點”
各式溫暖牌關(guān)懷蜂擁而至,讓孩子無法拒絕。但中醫(yī)講“要得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小兒純陽,無煩益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也就是說,小兒生病多易化熱,但媽媽、奶奶們總認(rèn)為孩子冷,還一件一件的給孩子穿,不緊破壞了孩子自身抵抗寒冷的能力,在干燥的秋季也打破了孩子皮膚的水油平衡,讓孩子患上了捂熱綜合征,毛囊炎。
春捂秋凍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可沒有一個人運用到孩子身上。中國大媽還是一幫非常熱心的群體,她們總會給你一些“經(jīng)驗之談”的教育,“孩子抵抗力低,多給他穿點”,殊不知,正是你的“捂”一步步毀了孩子的抵抗力。
那么,穿衣的標(biāo)準(zhǔn)又是什么呢?網(wǎng)上曾流傳一種溫度穿衣法,相信很多寶媽也記不住,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呢?方法其實很簡單,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頸背部,感覺涼證明孩子穿少了,就得加件衣服;如果是溫的,那就正好;如果是濕潤的,那就證明穿多了,要適當(dāng)減件衣服。小孩的手腳離心臟比較遠(yuǎn),心臟泵血功能不足,手腳不溫很正常,不可作為判斷穿衣的標(biāo)準(zhǔn)。
小兒的活動量大,新陳代謝快,所以較**來說應(yīng)該是少穿一件為宜。如果實在經(jīng)不起中國大媽的教養(yǎng),最多也就和**一樣。當(dāng)然還不會爬,活動量比較小的嬰兒可適當(dāng)加衣。
我家姑娘屬于骨架大有肉肉的那種體型,所以我一般不左一層右一層給她套衣服,現(xiàn)在衣服款式厚度應(yīng)有盡有,盡量一件解決問題,最多套件馬甲,解放雙手,讓她盡情的活動。穿的太多太厚不僅活動不便還影響骨骼發(fā)育。正是活蹦亂跳的年齡怎能不給她自由? 來自[媽媽網(wǎng)Android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