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二寶他媽16 于 2018-4-20 13:20 編輯
每個準媽媽在面臨生產的時候都會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可供選擇:自然生產或者剖宮產。 我國剖宮產的比例居高不下,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國剖宮產率為34.3%,城市明顯高于農村,東三省、天津、江蘇、湖北等地城市比例甚至超50%,遠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剖宮產推薦比率15%。
至于選擇剖宮產的理由寶媽可能比較了解,順產臨產前有非常難忍的陣痛,經過媒體的宣傳,或者朋友之間的口口相傳后,很多女性認為自己無法忍受這樣的陣痛而選擇剖宮產。
但是正如達爾文所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上萬年的基因進化中,我們的生命體征已經足夠穩定,身體的各個部分進化成現在的樣子有著必然的因素。如果一味地拋棄原有的自然規律而選擇“捷徑”,往往只會減輕一時的痛苦而留下無窮的后患。對于女性生產方式的選擇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剖宮產會給媽媽和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剖宮產會影響嬰兒的腸道菌群和體重 2017年,美國的科學家做了一項實驗來證明剖宮產對小鼠的影響。研究發現:剖宮產出生的小鼠,與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小鼠相比,體重增加更快,但是腸道菌群動態發展缺失。在斷奶4周后,經陰道自然分娩小鼠的腸道菌群正常成熟,剖宮產分娩小鼠的腸道菌群與出生時無顯著變化。此外,經陰道分娩小鼠還出現了較多的與瘦體型相關的細菌。在斷奶15周后,經剖宮產分娩小鼠與自然分娩小鼠相比,體重增加多出33%。
剖宮產影響嬰兒免疫系統的完善 當嬰幼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為他提供抗體,抵御胎盤里的細菌。當媽媽的抗體消失的時候,嬰兒的免疫細胞就會發出一系列的信號培育自身的免疫系統使寶寶免受細菌的傷害。但是剖宮產的生產過程無需經過陰道多菌的環境,讓免疫系統得不到正常的訓練,從而延遲了免疫功能的完善。
剖宮產會增加子代過敏的風險
科學家研究發現,嬰兒大部分腸道細菌最初來源于母親。提前剖宮產降生的嬰幼兒因母乳發育不全、免疫系統不完善,影響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增加患過敏、哮喘、肥胖和一型糖尿病的比率比順產的嬰幼兒高20%。
剖宮產對媽媽的傷害是無法挽回的
剖宮產不僅對孩子健康有影響,對母親的影響更是不可忽視的。經歷過剖宮產的媽媽們肚子上都會有一道永久性的疤痕,這對愛美的女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給身體“動刀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修復,稍不注意就會引發很多后遺癥。例如,很多媽媽由于剖宮產后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頭痛、產后抑郁、免疫力低下、缺少母乳等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終生性的,并不會因為孩子的長大的而變好。
綜上所述,剖宮產對孕婦和孩子都會有一定的影響。腸道菌群失衡是剖宮產影響孩子健康的主要原因,而手術后遺癥是經歷剖宮產的媽媽們無法避免的傷害。從長遠的影響來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順產是準媽媽們給自己和孩子健康投資的重要一步。但不管如何選擇,家人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