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1090
- 在線時間
- 20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0-7-27
- 帖子
- 109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1110
- 精華
- 0
- UID
- 4358158
  
- 媽豆
- 1090
- 寶寶生日
- 0000-00-00
- 帖子
- 109
|
時下,對成績落后一點的學生,家長和所在學校的教師,都愛從孩子的智商上找原因。于是他們請來“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地給孩子進行智商測試。于是,弱智生便被明確出來。
隨班附讀,是學校處理弱智生的一個普遍方法。一些教師為了表明學生成績差不是教師教的責任,總是要想法告訴孩子的家長。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弱智;部分家長在親友面前迫于無法回答孩子的成績,也只好嘆一口氣說孩子是弱智生,有時甚至是當著孩子的面說。
其實,這些被測試而定的弱智生真的是不可教育的孩子嗎?筆者認為并非如此。首先,從“IQ表的制定來看,它雖然有較強的科學性,但并非全面完善,其定性和定量的標準也不能說絕對準確;其次,測定是靠人操作的。其掌握標準的好壞肯定存在差距的,那么,所測成績當然應該打上問號;其三,測查的方法是面試為主,其當時、當地的環境對被測者心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要影響孩子們的測查成績;其四,被測查的孩子當時、當地的心理背景,如擔心、害怕等肯定對測查結果有重要的影響。等等因素決定了弱智認定的不準確性。再者,即使是真正的弱智兒,也肯定是可以教育的,因為,弱智與白癡有著本質的差別。弱智孩子的智商水平只是與正常孩子有一定的差距而已。
當弱智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智商后,他們首先是從心理上出現一個自我認定過程,此時他們會迷惘,而后他們會去理解,去適應已經改變了的環境,特別是教師和同學的特別關心、親人的眼神等;接著,一部分表現出失望和痛苦,一部分則無動于衷;最后是對智力活動的厭惡,并和周圍正常的孩手自然地分群,離開群體而孤獨存在。
反之,如果學校和家長不隨意測試孩子的智商,而注重對落后學生的關心和指導,那么,智力稍差一些的孩子絕大部分是可以轉化的。 (全球讀經教材網)
[ 本帖最后由 lzcjyq521 于 2010-9-10 10:57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