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寶寶的樂感,那是一個強啊,一句話就是不能聽見音樂,只要是聽見音樂,那小腿,小手,還有小腦袋就開始搖擺了。就是走在馬路上,如果有一輛放著音樂的車奔馳而過,那寶寶也能把小手揮舞起來,小腦袋也能點起來。要是身邊哪個行人的手機彩鈴響了,那寶寶肯定會第一個發現,然后跟在別人屁股后面直到那人接電話為止。 我也搞不清楚寶寶的樂感為什么這么強,可能跟寶寶聽音樂比較多有關。在寶寶一歲兩個月左右的時候給她買了一個故事機,可以下載的那種,我就撿一些樂感比較強的兒歌給她下載到故事機里,想起來就讓她聽。剛開始那個喜歡啊,睡覺摟著,早晨一醒來就找“小貓”(故事機的形狀是小貓形狀設計)。 后來報了早教課以后,早教課上老師會帶著小朋友們做一些兒歌伴隨的舞蹈,在眾多的小朋友中,寶寶基本上算是最小的,但是她確實最認真的。有的雖然跟不上老師的節拍,但她也能專心致志的看,每次音樂課的時候寶寶都會主動的坐到最前排。后來上的課多了,寶寶跟著音樂做出的動作也多了起來。像“兩只老虎”“小龍人”“王老先生有塊地”“小老鼠上燈臺”“我不上你的當”“一只哈巴狗”“小木馬”“小兔子乖乖”“頭發肩膀膝蓋腳”“五只小鴨”“小毛驢”“小豬吃的飽飽”“一只黃鸝鳥”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 “school my sunshine”………… 現在都能做出大部分動作,唱出大部分的歌詞。
對寶寶的這一優點我加以利用,現在好多的經典繪本,尤其是TOP100 ,大部分都有視頻或是音頻(但是視頻我堅持寶寶還是少看,兩歲之前我都沒讓寶寶看過電視),就是最近才開始讓寶寶偶爾的看一下“好餓的毛毛蟲”“猜猜我有多愛你”“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這些經典繪本的視頻,一方面是因為寶寶非常喜歡讀這些繪本,看過視頻之后能讓她更加熱愛繪本,另一方面我是想讓寶寶接觸一下動態的毛毛蟲,小兔子之類的,讓她了解毛毛蟲真正的爬行過程。但是總體上還是以音頻為主。拿“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來說,最近寶寶對這個音頻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有時走在路上自己就哼起“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回到家就要求看這個視頻,與其說是想看,不如說是她想聽,因為打開視頻她也不怎么看,就是在那里手舞足蹈的唱。 但是我手頭上沒有Brown bear 的音頻,只有視頻,想著怎么能滿足寶寶的這個要求,讓她無論走到那里都能聽到這個音頻,那只有下載到手機里,走到哪里給她放到哪里。于是我在百度,谷歌搜尋了遍也沒有找到滿意的MP3 格式的音頻,有是有,但是音質效果都不是我想要的,后來又利用自己已加的**,在里面向各位媽媽求助索求這個音頻,有好幾位媽媽給我發過來好幾種形式的音頻,但是試聽之后還不是我想要的。 萬般無奈之下,我打開Brown bear 的視頻,用寶寶的故事機錄視頻里的聲音,錄的還算可以,但是是MAV 格式,下載到手機里不能播放,然后我又開始用手機錄音,雖然也是MAV 格式,在手機里也能播放,但是錄音的效果很是不好,就開始的一句能聽到聲音,后來就沒有音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那怎么辦呢,只能把故事機錄的那個MAV 的格式轉化為MP3 的格式,于是乎,又在百度上搜索怎么轉換格式,大部分都需要下載軟件,捯飭了一個多小時也沒弄好。最后的最后找到一個不用下載軟件直接在電腦上就能轉化的,就這樣前前后后為這個音頻花費了兩個多小時。但是,利用這個音頻,給寶寶讀繪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寶寶那是一個喜歡啊!
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我漸漸的體會到,寶寶的興趣是需要媽媽用心培養的,還是那句話寶寶的天賦雖然不同,但是大部分還是要靠后天培養的,想想自己為了滿足寶寶需求弄brown bear音頻的那種努力,真的感覺到在孩子面前,媽媽是一定要有辦法的,就像經典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一樣”,寶寶肯定對媽媽信賴會像繪本里的寶寶對爺爺的信賴一樣,媽媽是無所不能的。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媽媽天天學習,寶寶天天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