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134390
- 在線時間
- 10001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1-11-7
- 帖子
- 12279
- 閱讀權(quán)限
- 150
- 積分
- 136649
- 精華
- 52
- UID
- 6556549
   
- 媽豆
- 134390
- 寶寶生日
-
- 帖子
- 12279
|
本帖最后由 和敬公主 于 2015-7-21 14:19 編輯 8 L8 E; B2 Z% k0 e2 v) f# u3 t! V
3 G3 A$ a# w7 S: O
來到北京自然不能錯過了吃的,在吃飽喝足之余,可能所有這些紅色景點(diǎn)帶給我們的意義才能感受得更深。畢竟如果沒有他們,沒有那些歷史,也許我們就吃不到這樣的美食了。, a0 S5 E( w1 V0 f
& l2 c4 a9 W( U- b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yù)的北京的名食,用料為優(yōu)質(zhì)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被譽(yù)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l! v" c+ f% A
-
. b- O/ v! \- v- Z* W7 |3 ~: |2 f' N* ~* p2 Z4 G+ O
炸醬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后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后,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有面條撈出后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面”或者“涼面”。
3 M0 O& y5 Q& U1 X5 l- i: R
-
! \5 ^2 i x5 l: Z, s3 N) p P
9 ?, C: h& c7 R$ x果脯采用宮廷傳統(tǒng)秘方,由鮮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guī)格的各類產(chǎn)品,均被農(nóng)業(yè)部認(rèn)定為綠色食品。
A# _9 Z$ U/ }$ {
-
/ x( F2 V, K4 u& b5 K) n
# C+ @& W! G& G% n3 ^% ~豆汁是北京久負(fù)盛名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的偏愛。2 X9 V9 S4 V7 T
-
~ C- g) E* ^( E0 G: ], A- o
5 A$ ~6 @& @/ j3 w炒肝是北京特色風(fēng)味小吃,其歷史悠久,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2 g- e( N! _0 G! i: T ~/ d
-
3 O) p f' s/ e. i* N2 j1 T
" n% {8 n* l#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制作時將蒸熟發(fā)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diǎn)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 r+ [. r. g+ q) w% l7 i/ u' \- v8 [: |
-
5 J Y' T M7 J. E d1 y
' H$ Q( \- H% \" e) s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北京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它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面食小吃。燒賣源起元大都,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dāng)悠久。( h8 O E+ A, x1 M4 T Y
-
6 X7 a, F) L* X) r! S5 G/ V7 w2 k4 k5 D7 F% N5 X
7 G* F1 T4 X: b N5 L+ o; A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市出產(chǎn)的一種滋補(bǔ)性漢族傳統(tǒng)名點(diǎn)。因皮薄如紙,且顏色雪白,很象中藥里的云茯苓片,故稱為“茯苓餅”
d: e2 K0 M B1 A1 {1 C
-
9 C0 ?% x+ n, z
* d+ b9 x% z5 A7 C$ D) B3 L1 Q& w
這些富有北京特色的美食,從紅色記憶中保存下來,并隨著國家與社會的進(jìn)步而越來越美味。, R: S4 M: o& p b/ U4 Q: c
|
|